多地可售住宅存量創歷史新高 樓市降價潮蔓延
從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從新建商品房到二手住宅,一波樓市降價潮正逐漸形成并呈蔓延之勢。與此同時,部分熱點城市可售住宅存量持續攀高,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山西等地存量房已創歷史新高。
業內人士認為,多地高企的庫存將進一步助推降價的蔓延,年底前樓市會逐漸走出僵局,更多二三線城市、更多項目將加入降價行列,房價拐點很可能在11月來臨。
降價逐步蔓延至二手房市場
在連續幾個月的小范圍試探性降價之后,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近日均出現了多個項目大幅降價促銷,其中不乏龍湖、中海、綠地、恒大、富力等大型房企。12月底再次入市的北京某項目擬售均價每平方米比去年低了近1萬元,降價幅度達到40%。
北京等一線城市的大幅降價促銷行為已影響到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部分城市觀望氛圍濃厚,新房降價幅度開始加大。據上周(10月31日-11月6日,下同)中原地產對各地的調研結果,在武漢、福州、廈門、長沙、寧波等城市,消費者再次逐步陷入觀望,樓市成交出現萎縮,樓盤出現小幅打折促銷。在杭州、泉州、溫州等城市,降價促銷樓盤日益增多,降價幅度增大。如杭州的金沙湖和濱江板塊均有樓盤降價,降價幅度為2至3成。
世聯地產首席分析師王海斌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表示,調控的時間長度決定了調控的深度,此輪調控相比2008年持續時間要長,而且從緊的基調沒有變,因此,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多的二三線城市、更多的項目加入降價行列。
受到新房市場降價促銷影響,各地二手房市場價格也出現明顯松動。據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深圳、上海和北京的二手住宅價格指數下跌幅度繼續擴大。近期不僅降低報價的房源比重不斷升高,平均降價幅度也有增大之勢。其中,北京、廣州、上海、深圳、天津等重點城市的報價指數均呈現下跌趨勢,二手房價格進一步松動。
另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統計數據,剛剛過去的10月份,十大城市二手房價格指數平均環比繼續下跌,且10個城市全部下跌,跌幅比9月有所擴大。環比來看,十大城市二手房掛牌均價平均降幅為0.95%,較9月擴大0.26個百分點。
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高級主任徐楓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去年調控到現在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樓市的冷清會在很大程度上給二手房業主帶來壓力,“整個市場的輿論導向都是價格下調的話會對他們有很明顯的影響。”在她看來,這種價格下調的局面還會持續,但由于“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以及降價幅度尚未達到購房者的預期等因素,使得相當一部分有效需求并未得到釋放,因此,短期內后續成交仍不太可能出現大幅回升。
多城市庫存量持續攀高
在降價促銷增多的背后,是樓市成交的持續乏力。中國指數研究院公布的新一周交易數據顯示,11月首周多數城市成交同比較去年同期仍然下跌,監測的35城市中,28城市樓市成交量同比下降,6城市成交量降幅在50%以上,其中長沙同比降幅最大,達到71.96%。
京滬穗深四大一線城市表現疲軟,一手住宅成交量全線下跌。美聯物業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成交跌幅約1-3成,其中上海環比跌幅居首,達33.3%。廣州、深圳一手住宅成交分別為864套和515套,跌幅分別為29.4%和14.7%。
在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市場成交量依然保持在較低水平,尤其是新入市項目成交效率頗低,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顯示,11月入市項目尚未顯示簽約,加上8月份以來入市的其他項目,截至上周末零成交的數量達到26個,占比達到1/3。
鏈家地產首席分析師張月認為,11月首周入市項目情況反映出市場轉入傳統淡季之后的特點,推盤節奏放緩,基本不會出現集中推盤的現象,由此可以推斷11月全月的入市項目數量應該在20個左右。11月供應和成交都會維持低位下降的態勢,單月供銷比例縮小。
伴隨成交的萎靡,部分熱點城市可售住宅存量居高不下,北京、青島、寧波等地的可售住宅存量均超過10萬套。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顯示,截至上周,北京可售住宅已達11.92萬套,逼近12萬大關,可售面積達1513.28萬平方米。鏈家地產研究部分析說,這一數字已創2009年5月底以來歷史最高。青島、寧波等熱點城市的可售住宅存量也頗為可觀,可售套數分別為10.24萬套和12.12萬套,可售面積分別達到了1069.79萬平方米和869.43萬平方米。
另據山西省統計局數據,受調控影響,山西省商品房銷售全面下滑,存量房創歷史新高,前三季度,商品房待售面積519.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6.7%,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37.5個百分點,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418.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9.6%。
對于庫存居高不下的原因,王海斌分析認為,目前相當一部分開發商還抱有一定的僥幸心理,觀望情緒濃重。“我們要區分可售和愿售的概念,可售不代表愿意售。”徐楓說,可售量不代表真正能夠進入市場的供應量,在無重大推動因素的情況下,相當一部分可售量短期內不會進入市場,一個重要原因是部分城市都在實行限價政策,這導致的一個短期效應是市場的整體供應量要低于應該達到的供應量,很多開發商會選擇延遲推盤。
王海斌表示,根據以往的數據研究,一般來說庫存達到最高值后的兩到三個月,價格開始下降,甚至有的地方在一個月之內價格就出現回調。就目前來說,庫存量達到較高水平,去化率又比較小,這意味著價格下降的壓力很大。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